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可愛的馬

本來是要介紹馬,但是好像被貓頭鷹搶走風頭了?那我來介紹一下我騎過的馬吧!
1.Ricky:這隻馬可是「山海關馬場」的鎮觀之寶喔!怎麼說呢?在有新手來報到時.,教練都會派牠來載你,順便鎮住你不安的情緒,讓你對騎馬大有信心!跨出成功的第一步!Ricky是比較屬於讓你奠定基礎的一匹馬,重心的轉換、韁繩怎麼拉、鞭子怎麼用、是一匹非常適合初學者的馬,騎馬者動作做錯了,牠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頂多停在原地。可是牠有點年齡了,所以要好好對待牠喔!還有還有偷偷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喔!Ricky快步時會邊跑邊放屁喔!聲音很大,就是噗~噗~噗 ~~~可以傳到馬場的另一邊!夠強吧!=  =+ 要當鎮關之寶這還不夠,牠也是隻寶刀未老的馬明星!牠拍過敗犬女王和敗金女王的偶像劇,而且兩部都載男主角喔!因為牠夠冷靜淡定,所以也當馬的男主角!哈!哈!哈!
2.小黃:小黃和Ricky是哥倆好一對寶(個人認為),小黃也是拍攝敗犬女王的馬,也是個性很溫和的一隻馬,不會因為外界聲音的紛擾而受到驚嚇,是傾向訓練技巧的一匹馬。小黃也有小秘密呦!牠心情好時會露牙齒看起來很像在笑!(請看下面的連結)現在牠可是大忙馬喔!每個星期的六和日他要和另一隻叫達人的馬到淡水漁人碼頭當騎警的座騎!試想想悠閒騎著馬,迎著海風,遠望美麗的海景,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但也意味牠現在無法陪我一起練習了.。〈蹲角落畫圈圈〉
想看小黃露牙齒請看第一頁標示「淡水漁人碼頭」值勤照片左邊那張,牠笑得非常燦爛(我從未見牠「笑」得如此開心)
請洽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銀駒奔騰-騎警隊

另外有達人和小黃載著警察的照片,拍得非常清楚!但是進去網頁之後請翻到最下面,男警騎的叫達人,女警騎的叫小黃
淡水漁人碼頭&福容大飯店-無名小站


下面是有關小黃和Ricky拍偶像劇的幕後花絮


偶像劇敗犬女王於山海觀馬場拍攝花絮
阮經天與懷邱帥氣騎馬!!
拍攝馬匹: 小黃 Ricky





最新偶像劇-拜金女王,山海觀馬場草原場拍攝播出畫面,以及精彩的幕後特輯喔!!


拍攝最後還是由我們的超有經驗的馬大哥 RICKY 順利執行完雙騎拍攝囉!!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小小農場

這裡很特別,不只有馬,也有別的小動物喲!像是豬,兔子,松鼠,鹿,孔雀.....最重要的主角也是最卡哇伊的貓頭鷹!!欸?馬場養貓頭鷹?別懷疑,係真欸!每年四.五月份馬場總會有貓頭鷹寶寶的出現~貓頭鷹媽媽刻意讓馬場教練們發現寶寶,安置牠們,每晚媽媽都會來餵食寶寶,馬場保護牠們等待成長後放生~活躍於大自然,馬場的­大家都是極愛動物的ㄧ群人,所以貓頭鷹媽媽才放心讓寶寶在這度過幼年時期吧~今年也不例外!!馬場儼然成為貓頭鷹的托兒所了!!






咦?有人來了?

你是誰阿?看什麼看!

有人來欸!有帶食物嗎?

你在看我嗎?你可以更靠近點,但是看太久人家會害羞喔!

那在動的東西是什麼阿?是可以吃的嗎?

嘖嘖!你在做啥阿?兄弟

回眸一望百媚生
(欸?這不是楊貴妃喂喂我是鳥類裡的楊貴妃沒禮貌
你說我是公的?那就說我是潘安總行了吧!)


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你想不想找隻伴來陪~~

在找什麼?

主人!我要開飯了!再不開飯我要越獄喔!
(牠小時候真的做過,還有成功(汗)。
牠的主人,也就是我的教練追牠追半天)

憂鬱的松鼠

低頭向欄杆,千喚不一回








貓頭鷹的相關報導請洽自由電子報

直擊現場

前面說了好多東西大家是不是都有看沒懂呢?其實也就是靠著這樣嚴謹的研究,馬術才能發揮其功能喲!之前聽聞某名人摔馬,雖然已經是long~ long time ago  but也讓大家以為騎馬很危險!騎馬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在,但是按照教練教的做,也可以當個人人稱羨的小騎士喔!敝人我打算獻醜一下讓大家看看騎馬的樂趣!








什麼是「馬術治療」?


Hippotherapy馬術治療,或稱治療性騎馬,簡單來說,就是以馬作為一種治療工具使用,類似物理治療中常使用的大球、滾筒或楔形木。
利用馬的律動及在馬上可以設計一些治療計劃,對生理、心理、認知、社會化及行為上有問題的病患進行治療。
就騎馬這個活動而言,以它的目的,在德國可分為醫療、馬術、心理─教育;而在美國將它分為治療用、教育用、運動)、休閒娛樂等四種目的,目前在美國騎馬活動中,
各類比例如。其中馬術是一種騎馬技術的比賽,看的是參賽者對馬的控制能力,其評分標準是馬在行進、轉彎、花式等動作的優雅程度及騎師與馬匹的配合度;相較於馬術,
馬術治療並非教導殘障者騎馬的技巧,而是將馬作為治療的輔助用具,藉由馬術治療計劃使身心障礙者得到治療效果。馬術治療一詞本身僅是一常用的泛稱,在各國尚有:
Riding for the disabled(英)、Riding for the handicapped(美)、Therapeutic riding(美)等。

本文章引用自:

中華民國傷策騎協會-什麼是「馬術治療」?

馬術治療的發展


馬術治療的起源甚早,依據不同的作者,其所陳述的發展背景不盡相同,綜合來說最早可追溯到希臘神話中,
醫神 Aesculapius 將無法治癒的病人放在馬背上以振奮其精神。西元前五世紀,在希臘就利用馬來為傷的士兵作復健。
而在馬術治療的發展中,不可不提的是 Mrs. Liz Hartel,她是一位騎術愛好者,不幸于1943年罹患小兒麻痹.在接受手術及物理治療後,
可以藉助拐杖勉強行走,但她並不放棄她所愛好的騎馬活動,當她重回馬背,她發現自己的背肌肌力及下肢的協調性明顯改善。
於1952年,Mrs. Liz Hartel 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馬場馬術的銀牌。其後,騎馬對於殘障者的好處引起英國人的注意,
於1957年開始介紹騎馬活動給殘障的小朋友與成年人。1965年,挪威籍的物理治療師 Mrs. Eilset Bodther 為殘障朋友成立了第一個馬術中心。
自1957年至1970年的13年間,大家漸漸重視騎馬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好處及成效,於1970年,全英國有80個殘友的馬術中心。
美國在1969年於密西根州設立了第一個殘障者騎馬中心,1970年開始執行馬術治療計劃,每周約有200名學生。除了推動身心障礙者騎馬外,
還積極培育此方面的專業人士,他們為有心參與馬術治療的人士開課,並於課程結束後給予證書。1986年,在北美有超過350個認可的治療性騎馬中心。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廿四個國家有馬術治療的發展,其中較著名的國際性機構有北美殘障者馬術協會以及傷健策騎協會(Riding for the Disabled Association,RDA,
1969年成立)。臺灣于1998年成立了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正式開始在臺灣推動馬術治療。

本文章引用自:
中華民國傷策騎協會-馬術治療的發展

馬術治療的分類


馬術治療依其治療方法、歷史發展,可分為以下三類:
A.Classic Hippotherapy
所謂Hippo,即是希臘文中"馬"的意思,所以Hippotherapy就是利用馬來進行治療的方法,而Classic Hippotherapy是最早德國系統的治療方法,
自1960年代開始在歐洲盛行。它只能由專業的治療師(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聽語治療師等)實施。在此類治療中,患者是被動地擺在馬背上,
治療的進行完全是由馬的動作來影響患者,治療過程中所重視的是患者在馬背上的姿勢與他對馬的律動(rhythm)所產生的反應。
B.Hippotherapy
Hippotherapy,人稱為American Hippotherapy,是一種基於Classic Hippotherapy的方法,加上各領域的專業治療理論基礎架構而成,
它可以應用於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聽語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等領域,各有其理論依據。雖然其最主要的目的常是在生理方面的進步,
但它也能改善心理、認知、社會性d、行為d以及溝通d等方面的問題。它提供了一個設計好的環境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覺刺激,使患者在馬上最終可以達到改善功能的結果。
C.Developmental Riding Therapy
這是Jan Spink在1980年代發展的治療方法,它強調多領域的治療d),提供更多種不同患者的參與,甚至加入騎術的訓練。它的構成包括:
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計劃,使其在上馬下馬時獲得不同強度的刺激、在馬背上採取促進發展的姿勢以刺激發展、騎馬技巧的訓練、
選擇適當的馬匹以進行治療以及受過訓練的專業治療師。它是騎者由治療性馬術進步到休閒娛樂騎馬活動間的橋梁。同時它有一個特色,即可以團體治療的形式為之。

本文章引用自:


中華民國傷策騎協會-馬術治療的分類

理論基礎


1.生理效益方面
a.馬的步態局與其骨盆動作
馬的步態依其速度可區分為慢走、快走及跑,分別為四拍、二拍、三拍。在馬術治療中,大部份會選擇慢走,尤其對於中重度身心障礙的朋友。根據研究,
馬的步頻相當於成人的步頻,一般而言,成人的步頻大約是110~120步/分鐘,而成馬的步頻約為100~120步/分鐘。馬在慢走時,其骨盆的律動與人走路時骨盆運動相似,
1997年Fleck比較了24位正常的小朋友在跑步機走路以及于馬慢走時在馬背上骨盆的活動,發現在線性位移方面,二者的次序及頻率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在於其位移量,
研究者認?這是由於馬的體型較大的緣故。另外,1992年Freeman利用量化的運動學分析研究馬在慢走時三個平面骨盆的運動,
結果類似於1975年Perry等人所研究人走路時三個平面的骨盆運動。由上可知,
馬術治療可以提供殘障人士或是身心障礙兒童如腦性麻痹患者等有錯誤的動作模式或是從未有走路經驗的患者體驗一個接近正常人類走路的模式。
b.馬背上的姿勢控制
如前面提到的,馬術治療並不是要求騎者學習如何駕馭馬匹,而是讓騎者對馬的律動產生動作反應。1985年,Citterio指出這種反應並沒有涉及大腦皮質,
而是一種姿勢反射與反應;1985年Glascow 及1988年Schmidt等人也有類似的見解,認為這種反應是一種Subcortical level的反應,而非經過思考或意識控制的結果。
1987年Carr及Shepherd以及1988年Schmidt分別指出人對於這種律動的反應是一種開放式的工作,是連續不可分割的動作,
這種動作能讓騎者產生預期心理而作出適當的參與一預備一反應。在騎者適應後或其能力改善,便可以改變速度或方向以增加其挑戰性:若馬的步長加長,
會誘發騎者軀幹屈曲的反應,若步長變短,則會誘發騎者軀幹伸直的反應,若採取長短交替的步態,則會使騎者整合對屈由與伸直的控制能力。此外,
若在馬場中設計馬的行徑路徑,如走圓形、8字型...等,可加強訓練誘發軀幹轉動的動作。
c.馬術治療所得到的技巧
如前面所提,成馬慢走的步頻約為100-120步/分鐘,一般治療一堂課約30-40分鐘。也就是一堂課馬會走超過3000步,
那騎者就會有上千次練習重心位移及姿勢控制,根據動作學習理論重復的練習對學習新動作是很重要的,
馬術治療課程中自然就提供了這樣的機會。1998年,MacPhail等人比較正常兒童與腦性麻痹兒童在馬背上的軀幹反應,利用運動分析研究其側邊軀幹反應,
發現馬的骨盆動作是雙重頻率的正弦曲線而非一簡單正弦曲線,因而提供了騎者較複雜的型態,所以騎者就需要較好的姿勢反應來應付此項任務,
而正常兒童對於此種骨盆動作會做出適當且一致性的平衡反應,而雙邊麻痹小朋友雖然不像正常兒童有一致性的反應,但馬術治療對他們而言,
仍有誘發平衡反應的效果,但對於四肢麻痹的兒童,馬術治療可能加強他的代價策略而不是誘發正常的姿勢反應
d.感覺統合
是一種神經處理的過程,中樞神經將來自身體各部及環境的感覺訊息加以組織後,可讓個體可以有效運用肢體與環境互動。
換句話說,即是腦部作選擇、增強、抑制、比較,且與其他感覺訊息作用關連的功能。它是1972年由一位職能治療師AJeanAyres所提出。
在馬術治療中,利用感覺統合技術介入治療,提供觸覺(又包括壓覺、溫覺)、前庭覺、本體感覺等感覺輸入及經驗,讓騎者有機會作有意義的行為,
而能計劃或組織適應性行為。除了被動的利用馬的律動來引起身體的反應外,我們還可以讓騎者在馬背上做出特定的動作,用傳統的治療方法來誘發騎者的動作,
以達到加強肌力、降低張力等效果。
e.馬背上的運動
透過馬背上的運動可藉由保持頭在正中位置或利用上肢來承重以降低tonic neck reflex。在馬背上的運動可由一開始治療師幫病人被動運動,
到後來病人可主動運動。其中治療師可運用以下傳統治療手法來誘發。
(1)玻巴斯理論。
由神經發展系統強調動作的順序來刺激正常運動的?生。此外可利用肌肉放鬆技巧來降低不正常的肌肉張力。
(2)路德理論
藉由從皮膚、肌肉、肌腱的各種感覺刺激來抑制不好的肌肉張力,誘發正常的肌肉反應。還可配合發展次序進階提高功能性。
(3)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強調動作的模式,例如:lifting,chop等,在加上動作時間的掌控,來誘發所要的正常動作。
利用以上傳統治療手法,皆可以降低肌肉痙攣,增加關節活動度,以提高動作能力。
2.心理效益方面
心理效益是馬術治療與傳統醫療體系重大不同之處。 不同於在醫院中其他形式的治療,通常馬術治療對於需要長期復健的殘障人士及兒童有較高的吸引力,
促使他們有較高的興趣參與治療,尤其馬術治療時。能讓殘障者尤其是小朋友接觸到人以外的生物,可藉由與馬的互動及照顧馬等活動中獲得自我的肯定與自尊。
當騎者坐上馬背,可以不必依賴他人,而有獨立自主的感覺,以及征服感、控制感。此外,Rosenthal指出,人皆有尋求危險刺激的內在需求,
而騎馬本身為一略帶危險性、挑戰性且不十分普遍的運動,因此,可以激發參與者的鬥志。當騎馬時,馬提供了感覺的刺激輸入,其中包括觸覺、前庭覺、
本體感覺等感覺,當人感受到這些感覺刺激,大腦就會分泌腦內啡d,達到鎮定、放鬆的效果;若感覺刺激傳達到較高的大腦中樞,就會產生改善語言、專心、
變化情緒及行為的效果。 騎馬的訓練可以增加騎者專心注意的時間、空間方位感,以及凝聽的技巧、學習的意願及溝通能力,因在騎馬活動過程中,騎者須與馬及協助者、
治療師或其他騎馬者互動,可以促進其社交技能。

本文章引用自:


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理論基礎